乳制品是我国的国民消费品之一,2008 年之前,我国乳制品行业高速发展,乳制品产量年均复合增速均保持在 10% 以上。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乳制品企业形象恶化。2009 年,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共同推出乳制品工业产业新政,提升奶源标准,加强生产监管。乳制品行业壁垒逐渐抬高,企业也逐步将焦点转移到产品质量上,行业整体增速因此明显放缓,2018 年我国乳制品产量 2687.1 万吨,同比 2017 年减少 247.9 万吨,预计未来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价格提升将带动乳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乳制品作为半必需、消费升级产品,其人均消费量的变化整体跟随经济景气度,受益于结构性复苏机会和某些品类需求爆发,总体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曲线。2017 年度,我国乳制品消费量 3259.3 万吨,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约为 32.3kg(包含婴幼儿奶粉),其中约包含 19.8kg 的液态奶,及 12.3kg 的干乳制品(还原至原料奶口径)。中国人均乳制品销量水平提升主要来自于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城镇化和和品类多元的贡献。
乳制品国内细分市场格局:
2018 年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正式实行注册制,提出获准注册品牌才可在国内销售,并且单一品牌不能超过三个系列九种产品配方。因此行业内大量杂牌、贴牌代工产品和未获许可的奶粉品牌退出市场,腾出的市场空间被各大型知名乳企抢占。截至 2018 年 11 月底,我国乳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 589 家,比 2017 年底减少了 22 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行业进入集中度逐步提升的挤压式增长阶段。伊利、蒙牛凭借品牌、渠道、奶源、产品全方位的优势,主攻流通渠道,营收增速高于行业,市占率逐步提升,但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目前由国际品牌主导。在过去 5 年,一方面本土品牌持续投资品牌宣传和产品研发,另一方面,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在 2018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贴牌、代加工和假洋品牌被全部清出市场,行业加速洗牌,国内逾百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近 2000 个品牌中,70% 以上或将被肃清,国产奶粉抓住机遇,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所占的份额持续上升,预计 2021 年,本土奶粉品牌市场份额将上升至 48% 。
乳制品行业四大发展趋势
1,我国目前以发展灭菌奶为主
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黑龙江安达草场和天山南麓地区气候适宜,牧草种类繁多,是我国优质奶源供应地。早在 2000 年以前,国内乳制品市场以巴氏奶为主,市占率约 80% 。但由于巴氏奶对储藏、运输设备要求较高,加之辐射半径有限,逐渐被保质期长、适宜远距离运输灭菌奶所取代。按我国主要奶源地处于北方的具体国情,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仍将以发展灭菌奶为主。
2,掌控上游是乳企发展核心
伴随消费升级,国内生鲜乳供给处于短缺状态。而牧场建设周期及奶牛引进繁育周期较长,往往跟不上需求增速,预计未来的生鲜乳价格将缓慢震荡攀升。对液奶企业来说,掌控了上游牧场可稳定生产成本,也可保障生乳供给。而对于奶粉企业,掌握上游优质奶源更是意味着公司强大的品牌和产品力,也是奶粉企业重点发力的目标。
3,低线市场潜力将贡献乳制品量的增长
目前,我国一二线及东部部分三线城市液奶渗透率较高,而内陆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渗透率相对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中西部北部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预计我国未来乳制品增长空间将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及三四线农村地区。
4,高端白奶及酸奶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消费升级,乳品市场也在不断追求高端化产品,高端的范畴包括生鲜乳奶源、果粒混合型产品等。从各品类上看,高端白奶增速大于基础白奶,常温酸奶、常温乳酸菌饮品保持近 30% 增速,而功能奶和儿童奶呈现负增长。